找到相关内容24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实践八正道

    染,速把偏执的思想,改正过来,步入正见。印顺法师的佛学概论说:‘正见,最先是闻慧,即对因果、事理、四谛、三法印等,从听闻正法,而得正确深切的信解,理解佛法,以佛法为自己的见地。’可知正见是要多闻佛法,...绮语,便如刀剑刺入心胸,令人难堪,弄出祸患。要实践正语,便须戒止口四恶业,说话真诚,纯洁有礼,言辞合于事理。   八正道第四是正业:即身口意三业清净,远离杀生、邪淫、偷盗等一切邪妄,梵行清净。   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5840473.html
  • 孟子的“通权达变”说

    孟子所倡导的“权变”思想,主要是为了起到“通”与“达”的作用。即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取舍,要求人们知法度而不拘泥于法度,明事理而不淤滞于事理;知进退,善变通;允中厥,不极端;动静相宜,行止有度。所以,孟子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3150096.html
  • 修行或不修行

    修行或不修行  修行犹如种树,不修行犹如只会砍树。种树可以水土保持,可以供养众生,可以维护生态;只会砍树,则杂草蔓延,众生无处庇荫,水土无从保持,生态无以维护。  透过修行,人可以得到智慧,洞悉事理因缘,有为有守;不透过修行,慧眼不得训练,事理因缘无从洞悉,取舍冲突,进退失据。  可惜的是,世俗人不了解修行。世俗人以为修行只是清心寡欲、与世无争,因为要争,要用自己的贪嗔痴与别人的贪嗔痴抗争,所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452815.html
  • 佛教的五戒十善

    形。释迦牟尼常常教导人们勤修慈悲,养成忍辱负重和坚韧不拔的品格,以对治恚,这样可以成就自利利他之大事业。  不愚痴而多闻增智——愚痴即缺乏智慧,不明事理,对是非不能辨别,固执邪见,胡作非为。佛经说,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,教人多学习,明事理,开阔眼界,增长知识,增添才干,做远离邪见的善人。  以上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是身三善业;不妄言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,是口四善业;不悭贪、不恚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1855998.html
  • 禅学交流讨论中的方法论

    作用。可见,相是体之用;体是相之本。  透过相、用明了体性,即知法性。  法界是宇宙万有,既包括了物质和精神的现象世界,同时又含摄了本体、理体世界,体相全收、事理兼摄。华严宗统摄法界为四类(四法界)——...);一真法界之显现即理即事、又可推演出四种法界,亦即四法界因一真法界而起。  以上只是代表性几个方便法则。如果我们能从上述诸方面圆融事理,讨论中就容易沟通、和谐了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4056676.html
  • 《藕益大师弥陀要解序》略释

    列为日课,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,普被三根,摄事理以无遗,统宗教而无外,尤为不可思议也哉!”   是故二字,承上启下之辞。净土三经,即《佛说无量寿经》(此为教经)《观无量寿佛经》(此为理经)《佛说阿弥陀经...念佛往生,则中根之机,自不待言,故云普被三根也。 “摄事理以无遗”者,持名念佛一法,有事持、理持。事持者,不解能念之心,即所念之佛,但从事相上持名,念念无间,行住坐卧,惟此一念,更无二念,不为外境所乱,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658298.html
  • 曹洞宗创始人——本寂禅师

    成者,其禅风立“五位君臣”为宗要,从事理、体用关系上说明事理不二,体用无碍的道理。宋智绍《人天眼目》说其“家风细密,言行相应,随机利物,就语接人。”此宗形成而异军突起,大振青原行思一系的禅风。  本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5260513.html
  • 佛像开光的由来

    的价值,这是执理废事。这两种现象,都属偏见,佛法提倡事理圆融、事理无碍,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,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,不仅要开佛像眼,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,开发内在般若智慧。只有这样,才能契合佛教的...

    香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1268745.html
  • 菩提树根--信

    不能顺利的体会种种方便(愿行方便,定慧方便,福慧方便,事理方便等)因利他无我慈悲而方成究竟故,不得不把责任推给其他众生,这是为何如今的学佛人不敢阅读三藏的其中原因(更何况修持之)。   依我个人而言...之不二法门,此无相归依,方能成就“信”根,愿行圆满,建立人间事理无碍之净土。■ ...

    印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280108.html
  • 法藏大师的华严观法组织(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之七)

    大师《五教止观》的《游心法界记》中五门观法,但其主要的观法组织是“妄尽还源观”和“十重唯识观”。   藏大师的五门观法是:法是我非门,缘生无性门,事理混融门,言尽理显门,法界无碍门。其第一:为入三科法门方便,第二:入诸法皆空相无不尽之方便,第三:入事理两门圆融一际方便,第四:入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方便,第五:为华严三昧,乃究竟真实。   藏大师的“妄尽还源观”开为六种观法,以显示圆教体系。  ...

    清远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0888569.html